
索引号: | 2436925206204252745 | 公开方式: | 主动公开 |
发布机构: |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| 组配分类: | 省人大建议 |
文件编号: | 青政议字〔2021〕4 号 | 发文日期: | 2021-11-18 |
姜波代表:
您提出的关于以工补农、以城带乡,推动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的几点建议收悉,我市高度重视,认真研究,结合工作实际,现答复如下: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青岛市将促进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、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举措,不断加大扶持力度,补齐发展短板,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,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1.8万家,家庭农场1.2万家,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城市第7位。
(一)搭建产销对接直销平台,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实力。始终把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,作为实施“菜篮子”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。一是推动“青岛农品”进社区。首批为100个农民合作社与100个城市社区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,推动地产农产品直供直销,农产品销售至少减少2个批发环节,缩短流通时间2至3小时,降低流通成本10%以上。二是推动“青岛农品”进超市。探索创新“农超对接”形式和载体,全市常年参与“农超对接”的商贸企业有100多家、集团消费单位360多家,农民合作社和生产基地300多个,涉及农户6万多家,优质农产品通过各种对接渠道进入百姓餐桌。三是推动“青岛农品”进学校、进部队、进企业。引导156家蔬菜生产基地、121家规模以上养殖场与121家阳光采购团体加强合作,形成长期合作关系。其中,盛客隆集团为11家驻青部队、68家党政机关及双星轮胎、东方影都等企事业单位供应农产品,月销售收入达到1250万元;引进深圳望家欢集团,为我市3家驻青部队、5家院校供应农产品,实现月销售收入300多万元。四是推动“青岛农品”进展会。组织1000余家青岛市农业企业和30余家陇南、安顺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、中国绿博会等8场农业展会,现场交易额达8000余万元,被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组委会授予“最佳组织奖”称号。
(二)支持各类人才就业创业,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。以高站位、严要求、实举措,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转变择业观念、更好创新创业。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。引导教育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,实施青岛市“三支一扶”计划招募工作,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。举办青岛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,进一步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,传播规划理念,倡导科学的成才观,持续推动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。二是支持返乡创业。对大学生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条件的,按规定给予最高3万元一次创业补贴;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条件的,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。对大学生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条件的,给予最高6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;对创办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,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。三是支持灵活就业。对从事灵活性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,按照个人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/3(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500元)给予社会保险补贴,一般期限为3年。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、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,给予社会保险补贴;同时,对就业人员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,一般期限为3年。
(三)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,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能力。统筹利用各级财政资金,引导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强素质、外强能力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一是支持新装备、新技术。我市将农业科技纳入重点支持领域,优先支持生物育种、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、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等技术转化应用,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展了100项以上的科技攻关项目,支持资金达5800万元以上。2020年,我市统筹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.25亿元,基层农技推广等补助资金0.5亿元,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机新装备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。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。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500多万元,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1.3 亿元,在70家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,为水果产地预冷、错峰销售提供保障,增加农民收入;近两年统筹近4000万元支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建设清选包装、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,改善生产条件,应用先进技术,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。三是支持教育培训。连续8年将农民技能培训列为我市“市办实事”,2021年计划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;依托示范基地、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,培育高素质农民,每年培养3000人左右,2021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3300余人。四是支持社会化服务。发展多环节托管、关键环节托管、全程托管等模式,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。2021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,依托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,在全市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50万亩。
二、下步工作措施
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走好土地规模化、组织企业化、技术现代化、服务专业化、经营市场化的农业现代化之路,推动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全面融合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努力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发展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:
(一)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,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、生产集约、管理先进、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,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、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。加大指导力度,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示范创建,推进莱西市国家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,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。
(二)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。依托利群、利客来等集团公司和抚顺路等蔬菜批发市场,与蔬菜主产区合作社等单位建立供应合作机制,形成紧密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。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、农超对接,创新流通方式,协调做好农民合作社与社区对接,促进线上、线下融合联动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(三)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。认真落实青岛市委《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》(青发〔2020〕16号)精神,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孵化载体,引导大学生、退伍军人、返乡农民工和各类科技人员到农村创新创业。深化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试点,拓宽基层高级职称评审范围,试行涉农职称“民企直评”。
(四)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。持续开展农业“卡脖子”技术研究,2021至2024年,安排科技惠民专项资金1600万元,支持“青岛市互花米草入侵机制、防治及综合利用”“崂山茶智慧化生产及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”等21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。实施2021年青岛市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计划,安排科技惠民专项资金500万元,支持“农牧有机废弃物生物多效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”“果树连体式栽培与花果精准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”等10个项目开展成果转化。
(五)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。把区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推进空间布局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。推进新型城镇化,把镇(街道)建设成区域性发展中心、服务中心、治理中心。扎实开展即墨区、平度市、莱西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,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。
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!祝您工作顺利,身体健康!
青岛市人民政府
2021年5月2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