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集成电路产业列入十大新兴产业首位,并明确了“1+2”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布局。2022年6月,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首批总投资201亿元1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;11月,园区正式挂牌。目前集聚了涵盖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材料等领域30家以上配套企业,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具雏形。
为此建议:
一、引育并举推进强链补链延链
一是依托“链主”企业开展联合招商和精准招商。突出链式配套,分析梳理龙头企业上下游细分环节,重点突破光刻机、蚀刻机等核心设备和硅片、光刻胶等材料空白领域。二是培育上市企业、独角兽、小巨人、专精特新等优质市场主体,增强产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,形成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。三是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作用,着力破解上下游企业“联动难、同步难、配套难”问题。建立跨产业技术对接长效机制,推进集成电路与智能家电、汽车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深度融合。
二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
积极争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产业基金资金投入,充分发挥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引领撬动作用,通过参股投资或设立行业母基金、子基金方式,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力度。对具有产业链引领力和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,可采取市、区联动出资机制进行直投。
三、强化创新链协同发展
一是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密集、人才密集特点,探索“项目+人才”协同招引模式,瞄准“大院大所”、创新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,突出对先进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、创新创业团队招引。二是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,搭建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,针对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配套等关键环节,为企业提供EDA、流片、测试、孵化等多种类、多层次、多角度的“一站式”全产业链专业服务,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。
四、强化专业人才支撑
推动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加强微电子、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,探索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办学,共建校企研究机构。充分考虑集成电路企业的规模、研发投入等因素,以及人才的岗位、能力、实绩、薪酬等要素,完善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的分类认定标准。